10月5日,记者从两江新区礼嘉街道获悉,礼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庆节当天收治一名突发严重过敏性休克患者。经该中心医护人员紧急抢救,目前患者已脱离危险,成功获救。
据悉,该患者是一名40多岁的女子,10月1日上午在野外散步,不幸左足被疑似野生毒蚁的昆虫咬伤,立即出现全身斑丘疹、头昏乏力、呼吸急促、面颈部肿胀等急性过敏症状,并引发休克。
▲被昆虫咬伤休克女子被紧急送医救治。
女子家属迅速将其送往附近的礼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室主治医师胡青收治后,立即进行了初步的病情评估,发现患者已处于过敏性休克的危险状态,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减慢、意识模糊、小便失禁,处于失代偿期,生命危在旦夕。
社区卫生中心迅速畅通了急救绿色通道,女子立即被转送到抢救室,副主任医师刘小康、主治医师胡青、谢思乡,以及护士长张帮分、护师向宇组成的医护团队密切合作。
经过长达40分钟的抢救,女子生命体征渐趋稳定,意识逐渐恢复,呼吸也开始变得平稳。
经过术后的医疗观察和治疗,女子目前已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两江新区礼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抢救女子。
礼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周娟表示,作为居民“家门口”的基层医疗机构,能成功抢救严重过敏性休克,关键因素之一是医护团队密切的协作能力和高效的应急能力。抢救严重过敏性休克是一项紧急且复杂的医疗工作,这起成功的抢救案例再次检验了医护团队的专业技能和对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为患者争取了第二次生命。
对于过敏性休克,很多居民可能觉得不痛不痒,但其实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迅速发展的过敏反应,可能会威胁生命。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导致呼吸系统受损、多器官功能衰竭、脑损伤、心肌梗塞等,甚至造成永久性的器官性损伤。
该中心医生刘小康提醒市民,国庆假期是居民出游和度假的快乐时刻,但也可能伴随着各种紧急情况。希望居民朋友务必重视过敏反应,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过敏性休克或其他紧急医疗情况,请立即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并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及时就医。
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礼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假期野外踏青,慎防蛇蚁蚊虫叮咬!
国庆长假正是举家露营郊游,踏青放飞自我的好时光,但野外露营,蛇蚁蚊虫叮咬是令不少人头疼的事情。对此,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苏耿为大家带来以下提醒:
山间地头红火蚁出没,请小心防范
山林间、草地上、公园里、田坎边……时不时地就会冒出一个个红色小土堆。见到这样的土堆,可千万别碰,下面藏着的可能是攻击性极强、带剧毒、能致命的红火蚁。一旦惹上它们,就可能“惹祸上身”。
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红火蚁可以吃掉作物种子、果实、幼芽、嫩茎与根系,给农作物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通过竞争、捕食,减少无脊椎动物及脊椎动物数量,破坏生物多样性;人体被红火蚁螯针刺后有灼伤般疼痛感,可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脓包,敏感体质人群出现局部或全身过敏,甚至休克、死亡。
在发现红火蚁的地区进行户外活动,最好穿长袖衣裤、雨靴和手套,防止被咬伤。发现红火蚁后,不要触动、踩踏蚁巢,更不要用手去触摸、捉捕红火蚁;如居住区域屋外有草皮,要注意防范红火蚁入侵,在屋内长期使用灭蚁饵剂诱杀,每几个月更换一次;在庭院或其他户外区域可以使用含有有效成分的杀虫喷雾剂,沿墙脚或红火蚁行走的路线喷洒,在门框或窗框定期喷洒一条防护带,让其无法进入室内。
如果不慎被红火蚁咬伤,一定要记住“清洗、冰敷、不抓、就医”四项原则,首先用肥皂和水清洗患处,再进行冰敷或冷敷,不要挠破水泡,避免细菌感染。若出现过敏反应,如脸部燥红、荨麻疹、脸部和喉咙肿胀、说话模糊、胸痛、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症状或其他特殊生理反应时,应立即到医疗机构就医。
艾蒿防止蚊虫叮咬
防止蚊虫最原始的方法就是利用自然资源,其中最常见的是艾蒿,这种植物生命力旺盛,最大的作用是能够驱赶大多数虫子,将其多折几段,撒成一圈,强烈的气味成为对付蚊子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秋季蜂蛇常出没,出游要留意
俗话说‘七蜂八蛇’,进入农历七月中旬后,是蜂、蛇伤人的高发期,国庆出游在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湛江是毒蛇咬伤高发地区,蛇咬伤分为无毒蛇咬伤和毒蛇咬伤。无毒蛇咬伤只需要用清水清洗,对于伤口拉伤比较大的患者,需注射破伤风疫苗,再用碘酒消毒。
如果是被毒蛇咬伤,千万不要惊慌,更不能奔跑回家找人治疗,这会促使毒液快速向全身扩散,错过排毒机会。毒蛇咬伤短时间内,大部分毒液没有被吸收,都留在伤口,做好扩创排毒,可以排除大部分蛇毒,对之后的治疗有很大的意义。
因此,被毒蛇咬伤时,需要立即进行排毒处理,伤者要立即坐下或卧下,此时可以用鞋带、裤带之类的绳子绑扎伤口的近心端,如果手指被咬伤可绑扎指根;手掌或前臂被咬伤可绑扎肘关节上;脚趾被咬伤可绑扎趾根部;足部或小腿被咬伤可绑扎膝关节下;大腿被咬伤可绑扎大腿根部。
毒蛇咬伤以后,绑扎的目的仅在于阻断毒液经静脉和淋巴回流入心,而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与止血的目的不同。故绑扎无需过紧,松紧度掌握在能够使被绑扎的下部肢体动脉搏动稍微减弱为宜。绑扎后每隔30分钟左右松解—次,每次1—2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
绑扎好以后,应立即用水清洗伤口,最好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和伤口周围的皮肤,若伤口内有毒牙残留,需要立即取出,再进行扩创排毒。其方法是用锋利的小刀或其他利器,以牙痕为中心作十字切开,深至皮下,然后用手从肢体的近心端向伤口方向及伤口周围反复挤压,促使毒液从切开的伤口排出体外,边挤压边用清水冲洗伤口,冲洗挤压排毒须持续20—30分钟。此后,如随身带有茶杯,可对伤口作拔火罐处理;如无茶杯,可用嘴吮吸伤口排毒,但吮吸者的口腔、嘴唇必须无破损、无龋齿,否则有中毒的危险,吸出的毒液要随即吐掉,吸后要用清水漱口。
做好排毒工作以后,经过切开排毒处理的伤员要尽快用担架、车辆送往医院,尽快进行抗蛇毒血清注射,严重者需要住院治疗。
结伴出游,注意马蜂
每逢秋高气爽,市民往往喜爱结伴出游,可是这个季节除了蛇,还有一种危害性命的生物频频出现,这就是马蜂。马蜂又称为“蚂蜂”“胡蜂”或“黄蜂”,它们常在林内树杈上、土穴中,或者窗前檐下筑巢。
蜂毒素是毒蜂毒腺中分泌的一种酸性(如蜜蜂毒素为酸性)或碱性(黄蜂毒素为碱性)毒液,毒蜂蜂尾有管状尾刺,当毒蜂蜇伤人体皮肤后,毒液由此注入伤口而引起全身反应。蜂毒的成分复杂,不同蜂种的蜂毒各不相同,主要为多肽、激肽、胺类、酶类和其他多种活性物质等,可引起溶血、出血、神经毒作用和中毒性肝、肾损害等。
毒蜂虽然是体积很小的昆虫,一次被蜇伤进入体内的毒量有限,不会使人致死,但蜂毒还可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甚至是过敏性休克。临床上毒蜂蜇伤发生过敏性休克与蜂毒注入量常无绝对关系,在机体敏感性增高的情况下,仅一处蜇伤也可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被大量马蜂蜇后,如果在1小时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话,死亡率高达66%,而96%的罹难者扛不过5小时。
在野外假如被马蜂蜇伤后,首先要使患者休息,保持镇静,必要时可以应用镇静和镇痛药物,接下来要对伤口局部进行处理。
如为黄蜂蜇伤,其毒液为碱性,可用食醋冲洗伤口,周围用药调敷;如是蜜蜂蜇伤其毒液为酸性,应用碱性液清洗伤口,如可用5%—10%碳酸氢钠、3%氨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局部红肿疼痛明显可用0.25%—0.5%普鲁卡因加地塞米松局封。
需要注意的是,被毒蜂蜇伤后,拔出蜇刺是错误的,应用消毒针头或者其他尖锐物品挑出毒刺,如果用镊子或钳子夹住毒刺,有可能把毒刺内的残留毒液再次注入人体内,加重过敏反应。